交通肇事刑事附帶民事官司要怎么打
【刑事賠償的五個關鍵問題】
一、誰能提出賠償要求
最高人民法院的刑事訴訟法解釋第138條明確說,被害人如果因為人身傷害或財物損失遭受財產損失,可以在刑事案件審理過程中提出賠償請求。如果被害人去世或失去勞動能力,他們的法定監(jiān)護人或近親可以代替提出賠償要求。
需要注意,如果被害人因為被犯罪侵害而要求精神損失賠償,法院不會接受這類請求。不管是附帶民事訴訟還是單獨提起民事訴訟,精神賠償都無法獲得支持。
二、哪些損失能獲得賠償
根據刑事訴訟法解釋第155條規(guī)定,法院判決賠償金額時,只計算實際物質損失。具體賠償項目分三種情況:
1. 人身受傷的情況:必須支付醫(y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治療相關費用,還要補償因養(yǎng)傷耽誤工作造成的收入損失。
2. 造成殘疾的情況:除基本治療費用外,還要承擔殘疾人輔助器具的費用。
3. 導致死亡的情況:需要支付喪葬費及相關費用。
這里有個特例,交通事故造成的傷亡賠償要按專門規(guī)定處理。賠償范圍嚴格按照治療、康復實際支出計算,不會包含精神撫慰金等非實際損失。
三、交通事故怎么賠
如果開車導致他人傷亡或重大財產損失,并構成犯罪的,要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來定賠償責任。具體規(guī)則分兩種:
1. 機動車之間的事故:有過錯的一方負責賠償。如果雙方都有責任,按各自過錯比例分擔。
2. 機動車撞行人或騎車人:除非能證明對方有過錯,否則由機動車方全額賠償。如果能證明對方有過錯,可以適當減少賠償比例。即便機動車方完全無責,也要承擔最多10%的賠償。
這條規(guī)定特別強調,交通事故賠償要先由保險公司在強制險范圍內賠付,不足部分再按責任劃分。
四、調解和解有彈性
法律允許當事人通過協商解決賠償問題。如果雙方達成調解協議或和解,賠償金額可以突破法定標準。比如在調解中,當事人可以協商高于法定標準的賠償金,也可以增加法律未明確規(guī)定的賠償項目。
這種靈活性給了當事人自主協商的空間。但需要注意,自行協商的內容不能違反法律禁止性規(guī)定,比如仍然不能包含精神損害賠償。
五、法律咨詢很重要
由于賠償規(guī)定涉及多個法律條文,普通民眾容易混淆關鍵要點。比如很多人不知道精神損失不能索賠,也不知道交通事故有特殊規(guī)則。建議在維權時注意三個要點:
1. 及時收集醫(yī)療票據、收入證明等損失證據
2. 注意交通事故要在案發(fā)后及時聯系保險公司
3. 死亡案件的近親屬需要準備親屬關系證明
遇到具體問題時,可以聯系專業(yè)法律服務機構?,F在很多平臺提供免費法律咨詢,幫助當事人準確理解權利范圍,避免因不了解規(guī)定而錯過索賠機會。
(全文共2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