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鄭和船隊最大的船
“寶船”是鄭和船隊中最大的海船
寶船在船隊中的地位明朝鄭和船隊最大的船 ,相當于今日大型艦隊中的旗艦明朝鄭和船隊最大的船 ,為整個船隊的主體船舶。明人祝允明在《前聞記》“下西洋”條中所說的“如清和、惠康、長寧、安濟、清遠之類”的船名,很可能就是這種寶船。鄭和船隊中的巨型寶船,主要建造于南京寶船廠。
據(jù)有關資料稱,大型寶船設有九桅、張十二帆,其“蓬、帆、錨、舵,非二、三百人莫能舉動”
1957年5月,在南京下關三叉河附近中保村的明寶船廠船塢遺址中,出土一根巨型舵桿,全長11.07米,據(jù)舵桿上原有的榫孔測算下來,這支舵的舵葉高度,為6.25米左右。由此足見巨型船體一斑。
據(jù)鄭和隨行人員鞏珍的目擊紀實,說這種寶船“體勢巍然,巨無與敵”。但沒有言明寶船的實際尺度。另據(jù)《明史》等有關史料所見,寶船尺度最大者,長四十四丈四尺,闊一十八丈;中者,長三十七丈,闊一十五丈(專家對文獻記載是否有誤,仍在爭論)。(根據(jù)《中國度量衡制史》記錄明尺31.1厘米計算,船長139米,寬56米;若按出土的明代木尺實物28厘米計算,船長124米,寬50米)
鄭和寶船的尺寸 噸位并無明確明朝鄭和船隊最大的船 的說法明朝鄭和船隊最大的船 ,鄭和寶船的具體形制結構及尺度大小一直存在爭議。
一種說法是鄭和寶船是鄭和船隊中最大的海船,根據(jù)《明史•鄭和傳》記載,鄭和乘坐的是44丈長、18丈寬(即146.67米長、50.94米寬)的大號寶船。
另一種說法是鄭和寶船是鄭和下西洋船隊中海船的總稱,鄭和船隊是由多種不同船型、不同尺度、不同用途的海船組成,它們統(tǒng)稱為鄭和寶船。
據(jù)《明史•鄭和傳》以及《瀛涯勝覽》(馬歡著)記載,鄭和航海寶船共六十二艘,最大的長148米,寬60米,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
船有四層,船上九桅可掛十二張帆,錨重有幾千斤,要動用二三百人才能啟航。鄭和寶船是一種大型海船,尺度大。
擴展資料:
鄭和下西洋(共七次,從鄭和三十四歲起,到六十二歲在第七次下西洋回航中途病逝止,成為鄭和的終身事業(yè)),在近世,越來越成為世界矚目的歷史大事件。
因為在那時候,世界上的航海技術還未發(fā)展,哥倫布還沒有出生,明王朝的這一支船隊,遠航到亞非、阿拉伯等國家,是人類海上交通的極重要的創(chuàng)舉,顯示出當時中國人掌握的航海技術,造船技術,國力,都達到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水平。
鄭和船隊是由多種不同類型、不同大小、不同用途的船只組成,有的用于載貨,有的用于運糧,有的用于作戰(zhàn),有的用于居住。分工細致,種類較多。
據(jù)《明史•鄭和傳》記載,鄭和下西洋的船隊中有五種類型的船舶,除了寶船外還有四種:第二種馬船,是一種遠洋運輸船,用來裝運戰(zhàn)馬,馬船長三十七丈,寬十五丈。
第三種叫“糧船”, 是一種遠洋運輸船,用來裝運糧食,糧船長二十八丈,寬十二丈。第四種叫“坐船”, 是一種交通遠輸船,用來裝載人員、貨物,坐船長二十四丈,寬九丈四尺。第五種叫“戰(zhàn)船”,長十八丈,寬六丈八尺。
由此可見,鄭和的船隊是一支以寶船為主體,配合以協(xié)助船只組成的規(guī)模宏大的遠航船隊。鄭和船隊規(guī)模之大、船舶種類和數(shù)量之多是史無前例的。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鄭和寶船
鄭和下西洋時最大噸位的航船的排水量多大。鄭和下西洋船隊的資料明朝鄭和船隊最大的船 ,《龍江船廠志》與《南船記》是相當詳細而且可信的明代造船書籍,其中也有鄭和寶船數(shù)據(jù)明朝鄭和船隊最大的船 ;再根據(jù)南京龍江船廠原址考古出土之11米舵桿(應該是當時最大船只的遺物)推算,以日本出土的明代中國船為比例合理估計一下,寶船應該是6000料,與明朝之最大“封舟”近似。其船長約為70米,排水量約為2000噸,載重量約為其半1000噸。這些寶船尺度、排水量等都只能是大約值。(資料來源《鄭和研究通訊》)而當時的西方,最大船只排水量不過1500噸,十五世紀威尼斯擁有一艘一千五百噸的船,船員1200人,但只能在地中海沿岸航行,而鄭和船隊利用指南針和“過洋牽星”技術開辟了最早的橫越印度洋航線。
這些無疑可以證明鄭和時代,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最好的船艦和航海技術,發(fā)現(xiàn)新大陸的哥倫布船隊,其旗艦“圣•瑪利亞”號,長度只有80多尺,排水量約233噸。達•伽瑪?shù)钠炫灐笆?bull;加布利爾”號較大,但也只約有400噸。麥哲倫的旗艦“特立尼達”號,僅為110噸,鄭和下西洋是明成祖這樣獨一無二的君主促成的非常之舉。就鄭和下西洋本身而言,確實是傳統(tǒng)中國最偉大的航海壯舉,輝煌但短暫,不久就成了唯一的一次奇跡。
中國歷史上就一貫不對外擴張,鄭和下西洋又不以貿(mào)易為目的。所以關于受命尋找建文帝的說法就很有說服力。當年朱棣搶了侄兒建文帝的皇位,建文帝點火燒了皇宮,但是大家在廢墟中沒有找到建文帝,所以建文帝外逃的可能性非常之大,而且有說法是建文帝逃到了南洋。不管怎么說,建文帝是大明正統(tǒng),朱棣是篡逆,如果建文帝突然出現(xiàn)振臂一呼,自然是響者云集,所以除掉建文帝就成了朱棣心中最大的一個愿望,派心腹太監(jiān)秘密尋找就是可以理解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