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殘致殘程度分級
01
傷殘等級分為一級到十級傷殘傷殘致殘程度分級 ,一級最重,是根據(jù)人體組織器官結構破壞、功能障礙以及對醫(yī)療、護理的依賴程度等因素綜合判定的,一般由司法部門根據(jù)醫(yī)院提供的相關入院記錄或委托傷殘鑒定機構做相應的殘疾鑒定。
傷殘等級怎么劃分傷殘致殘程度分級 ?
傷殘等級是指一個人的傷殘程度,是根據(jù)傷殘的嚴重程度來判定的,一般傷殘的等級傷殘分為一級到十級傷殘,一級最重。劃分依據(jù):依據(jù)人體組織器官結構破壞、功能障礙及其對醫(yī)療、護理的依賴程度,適當考慮由于殘疾引起的社會交往和心理因素影響,綜合判定致殘程度等級。
例如:
Ⅰ級傷殘
1.1 顱腦、脊髓及周圍神經(jīng)損傷傷致;a.植物狀態(tài);b.極度智力缺損(智商20以下)或精神障礙,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全靠別人幫助;c.四肢癱(三肢以上肌力3級以下);d.截癱(肌力2級以下)伴大小便失禁。
1.2 頭面部損傷致雙側眼球缺失;或一側眼球缺失,另一側眼嚴重畸形伴盲目5級。
1.3 脊柱胸段損傷致嚴重畸形愈合,呼吸功能嚴重障礙。
1.4 頸部損傷致呼吸和吞咽功能嚴重障礙。
1.5 胸部損傷致:a.肺葉切除或雙側胸膜嚴重廣泛粘連或胸廓嚴重畸形,呼吸功能嚴重障礙;b.心功不全,心功W級;或心功不全,心功五級伴明顯器質性心律失常。
1.6 腹部損傷致:a.胃、腸、消化腺等部分切除。消化吸收功能嚴重障礙,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b.雙側腎切除或完全喪失功能,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1.7 肢體損傷致三肢以上缺失(上肢在腕關節(jié)以上,下肢在踝關節(jié)以上)或三肢以上完全喪失功能。
1.8 皮膚損傷致瘢痕形成達體表面積90%以上。
(詳見:搜狗百科——“傷殘等級”)
傷、殘鑒定是指傷后傷殘程度鑒定。傷、殘鑒定的范圍包括交通事故傷殘、工傷事故傷殘、意外傷害傷殘、打架斗毆傷殘。一般由司法部門(比如交警隊、派出所、法院)根據(jù)醫(yī)院提供的相關入院記錄或委托傷殘鑒定機構做相應的殘疾鑒定。
當事人對傷殘評定不服的,如何處理?
當事人對傷殘評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評定書后十五日內,向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勞動部門申請重新評定。上一級勞動部門在接到重新評定申請書后三十日內,應當作出重新評定的決定。若傷者超過15日以后再向上一級的社勞動部門申請重新鑒定,則該部門可以不予受理。第二次傷情鑒定為最終鑒定,結果不可訴。
傷殘分為幾個等級法律分析:工傷認定傷殘等級共有一至十級。第一級最嚴重傷殘致殘程度分級 ,第十級最為輕微。所以傷殘致殘程度分級 ,賠償傷殘致殘程度分級 的種類和金額也是第一級的最多,第十級的最少。具體的賠償金額,需要結合當事人居住地的生活水平、工傷職工的工資和個人的傷殘情況等因素來確定。建議當事人先申請工傷認定,工傷認定認為構成傷殘的,可以再進一步申請傷殘等級的評定。具體傷殘等級評定結果出來之后,再找用人單位賠償。目前,我國規(guī)定的工傷賠償項目包括:醫(yī)療費、傷者住院期間的伙食補助費、生活護理費、工傷期間的工資、交通食宿費、輔助器具費、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傷殘津貼、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等。
法律依據(jù):《工傷保險條例》 第三十五條 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保留勞動關系,退出工作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為:一級傷殘為27個月的本人工資,二級傷殘為25個月的本人工資,三級傷殘為23個月的本人工資,四級傷殘為21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傷殘津貼,標準為:一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90%,二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5%,三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0%,四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5%。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于當?shù)刈畹凸べY標準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三)工傷職工達到退休年齡并辦理退休手續(xù)后,停發(fā)傷殘津貼,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享受基本養(yǎng)老保險待遇。基本養(yǎng)老保險待遇低于傷殘津貼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以傷殘津貼為基數(shù),繳納基本醫(yī)療保險費。 第三十六條 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五級、六級傷殘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為:五級傷殘為18個月的本人工資,六級傷殘為16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保留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安排適當工作。難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單位按月發(fā)給傷殘津貼,標準為:五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0%,六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60%,并由用人單位按照規(guī)定為其繳納應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于當?shù)刈畹凸べY標準的,由用人單位補足差額。 經(jīng)工傷職工本人提出,該職工可以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的具體標準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規(guī)定。 第三十七條 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七級至十級傷殘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為:七級傷殘為13個月的本人工資,八級傷殘為11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傷殘為9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為7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勞動、聘用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聘用合同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的具體標準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規(guī)定。
傷殘鑒定分幾級?怎么劃分法律分析傷殘致殘程度分級 :傷殘鑒定分為十個等級。粗略來看有以下劃分傷殘致殘程度分級 :1、輕微傷,輕微傷是指各種致傷因素所致的原發(fā)性損傷,造成組織器官結構輕微損害或者輕微功能障礙傷殘致殘程度分級 ;2、輕傷,輕傷是指使人肢體或者容貌損害,聽覺、視覺或者其傷殘致殘程度分級 他器官功能部分障礙或者其傷殘致殘程度分級 他對于人身健康有中度傷害的損傷;3、重傷,重傷一般是指使人肢體殘廢、毀人容貌、喪失聽覺、喪失視覺、喪失其他器官功能或者其他對于人身健康有重大傷害的損傷。法律依據(jù):《工傷保險條例》 第三十七條 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七級至十級傷殘的,享受以下待遇:(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為:七級傷殘為13個月的本人工資,八級傷殘為11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傷殘為9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為7個月的本人工資;(二)勞動、聘用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聘用合同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的具體標準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規(guī)定。
傷殘鑒定標準等級劃分詳細【法律分析】:根據(jù)相關法律規(guī)定傷殘致殘程度分級 ,發(fā)生交通事故后受傷人員傷殘致殘程度分級 的傷殘鑒定標準一般分為十級傷殘致殘程度分級 ,一級是最嚴重傷殘致殘程度分級 的(100%),然后依次往上推,每級相差10%,將受傷人員傷殘程度劃分為10級,從第1級(100%)到第x級(10%),每級相差10%。等級劃分依據(jù)如下:
1、一級傷殘劃分依據(jù)為: a. 生活要依靠別人,自己完全不能自理; b. 沒有意識; c. 行動不便,各種行動受到限制還需要在床上; d. 完全喪失了社交能力。
2、二級傷殘劃分依據(jù)為: a. 生活可以自理但是需要別人的幫助; b.只能在床上或者在椅子上活動; c. 不能工作; d. 可以進行社交但是非常困難。
3、三級傷殘劃分依據(jù)為: a. 生活可以自理但是需要有人監(jiān)護; b.可以活動但是只能在室內; c. 從事的職業(yè)受限,有些工作做不了; d. 社會困難。
4、四級傷殘劃分依據(jù)為: a. 生活可以自理但是自理能力嚴重受限,時常需要幫助; b.活動范圍受限,只能在居住范圍內規(guī)定.c. 就業(yè)受限,有些工作做不了; d. 社會交往受限。
5、五級傷殘劃分依據(jù)為: a. 生活可以自理,但是還是有限制,需要指導; b. 活動范圍只能在居住地附近活動; c. 需要能力有影響,要減輕工作; d. 社會交往貧乏。
6、六級傷殘劃分依據(jù)為: a. 自理能力部分受限,一部分需要別人幫助; b. 各種活動降低; c. 影響工作能力,原有的工作已經(jīng)不能勝任; d. 社會交往狹窄。
7、七級傷殘劃分依據(jù)為: 日常生活能力受限,活動范圍受限,交往能力變弱。
8、八級傷殘劃分依據(jù)為: a. 日常生活部分能力受限; b. 不能遠距離活動; c. 可以做復雜工作,但是效率下降; d. 社會交往受約束。
9、九級傷殘劃分依據(jù)為: a. 生活能力大部分受限; b. 工作能力個人能力下降; c. 社會交往能力有所影響;
10、十級傷殘劃分依據(jù)為: a. 生活能力稍微有影響; b. 工作、學習能力稍微下降; c. 社交能力稍微受限。
【法律依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 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就醫(y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y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yǎng)費,賠償義務人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因傷致殘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費用以及因喪失勞動能力導致的收入損失,包括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被扶養(yǎng)人生活費,以及因康復護理、繼續(xù)治療實際發(fā)生的必要的康復費、護理費、后續(xù)治療費,賠償義務人也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死亡的,賠償義務人除應當根據(jù)搶救治療情況賠償本條第一款規(guī)定的相關費用外,還應當賠償喪葬費、被扶養(yǎng)人生活費、死亡補償費以及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
【溫馨提示】
以上回答,僅為當前信息結合本人對法律的理解做出,請您謹慎進行參考!
如果您對該問題仍有疑問,建議您整理相關信息,同專業(yè)人士進行詳細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