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稀有的廟號
廟號是皇帝死后在太廟里歷史上最稀有的廟號 的座號稱謂,一般開國皇帝都稱高祖,第二任皇帝稱太宗,這就是祖宗的由來,以后的就沒有一定之規(guī)歷史上最稀有的廟號 了,只要用一個最能代表其一生政績或性格的字加上一個帝或宗字就行了,好一點的一般有文(文治)武(武功)宣(宣化)成(治成)等,也有的是貶低或揶揄的,如漢獻帝,之規(guī)獻就是指他把漢朝的江山獻給了曹魏,再如元順帝,徐達還沒到北京人家就乖乖地跑了,比較順從,所以《明史》中就叫他元順帝。辭了參見《謚法》。
謚號是皇帝死后大臣們對其一生的總結(jié),兩個字為一詞組,都是些歌功頌德的好話。一開始還比較簡短,到后來就越加越長了,弄得像懶婆娘的裹腳布一樣又臭又長,如朱元璋的謚號就是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圣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封號是皇帝生前自己封加給自己的美稱,因為皇帝是世上至高無上的,除了老天爺外誰敢封他歷史上最稀有的廟號 ?可老天爺有從不開口,皇帝沒辦法只好自己封自己了,像武則天的天后就是自己封的,這種自己哄自己玩的東西毫無意思,不記也罷。
各個朝代的廟號都是什么?1.高祖。 這個廟號通常給開國皇帝歷史上最稀有的廟號 ,比如劉邦,比如李淵、比如楊堅等,特別是劉邦,稱呼為漢高祖,但是,廟號又作太祖,為什么呢?其實,只要看過《漢書詳解》一書就知道內(nèi)里了,書中介紹說歷史上最稀有的廟號 :“蓋邦配天地,是為高祖,而尊號加之于上,雖昭穆之太祖廟,此亦高祖之廟也?!睋Q言之,就是劉邦既是漢高祖,也是漢太祖,太祖之于高祖同義。但是,在五代十國時期,連兒皇帝石敬瑭這樣的也得配高祖廟,顯得有點子滑稽了。而且,這期間是高祖廟號大盛的季節(jié),像劉知遠等死后一律是高祖,連割據(jù)一隅的箿爾小國創(chuàng)建者也頻頻使用高祖的榮譽。當然,廟號本身就是皇家自己的買賣,和大小以及疆土并沒有直接的關(guān)系。 2.太祖。 這是自從宋元以后開始大規(guī)模使用的開國皇帝的廟號,雖則在此之前皇帝開國立功也曾配以此號,但沒有后來那樣的規(guī)模。 3.太宗。 這是僅次于太祖的所謂昭穆制度最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歷史上謚號太宗的從漢太宗算起,總計大小十余幾,晉太宗(司馬昭)、北魏的明元帝、南朝的宋明帝、南梁的簡文帝、唐太宗、宋太宗、遼太宗、金太宗、夏太宗(李德明)、元太宗、明太宗、清太宗等除了個別的如宋明帝、梁簡文帝不能有所作為之外,其他的都是本王朝的佼佼者和開創(chuàng)者。其中像李世民完全可以稱得上千古一帝了。而明太宗朱棣之于明王朝也是一個最大的分水嶺,從他開始算起,明朝開始著力經(jīng)營北方,政治中心北移,形成了后來幾百年的政治格局。影響也是非常深遠的。比較值得一提的荒唐事就是西晉、東晉雖然是一個祖宗,竟然有兩個太宗,西晉的太宗是司馬昭,而東晉的 太宗則是簡文帝司馬昱,禮制之糊涂由此可見。 4.世宗。 世宗的本意通俗的說就是統(tǒng)緒自此開始,自此開世的意思,漢武帝死后就是廟號世宗,而漢家的統(tǒng)緒也是從漢武帝開始發(fā)生新的轉(zhuǎn)移,我們都知道漢景帝本來是準備傳位給長子劉榮的,只是因為長公主的離間,才使得一個普通的膠東王得以繼承大位。接下來的晉世宗司馬師也是這樣一個道理,司馬昭活著的時候經(jīng)常說:天下是景王(指的是司馬師)的天下,我之后此座就是桃符的(指的是自己的幼子司馬攸)??梢?,沒有司馬師,西晉還不可能完成司馬懿的遺志的。西晉之后五胡十六國,北魏統(tǒng)一北方,北魏的世宗是宣武帝元恪,這個人是使得孝文帝改革功虧一簣的重要人物,也是北魏中衰的始作俑者,但是,他本來也是沒有什么可能成為太子的,只是原來的太子元恂死于非命,才讓他撿了便宜。唐朝因為要避諱李世民的名字,所以,既沒有世祖,也沒有世宗,宋朝延襲了唐朝,所以,也沒有世宗。不過,宋朝要是嚴格上說,宋英宗應(yīng)該是宋朝的世宗,因為從他開始仁宗一系斷絕,帝系從新轉(zhuǎn)為真宗以下的子孫。就南宋來說,孝宗也是世宗的規(guī)格,因為從他開始太宗一系重新轉(zhuǎn)為太祖一系,更為重要。明世宗和清世宗,大家想來都很熟悉了,也就不多說了,原因大抵同上。另外周世宗柴榮的故事也是大家都知道的了。故而不贅。金世宗、遼世宗也都是類似的意思,遼世宗是遼國帝系重新回到東丹王耶律倍一脈上來的關(guān)鍵人物,而金世宗則是自太祖以來帝系回到宗輔一系的關(guān)鍵人物。 5.世祖。 一般作為斷代史開創(chuàng)者或者王朝的承上啟下的人物的特定廟號,也有作為開基者的,例如三國的曹丕和西晉的司馬炎、蒙元的忽必烈等都是世祖的廟號。大抵上因為他們都不是王朝的建立者。劉秀是漢世祖,此后,北魏的世祖太武帝、南朝宋孝武帝、南齊武帝、北齊武成帝、元世祖、清世祖等基本都是這樣的由來。 6.高宗。 歷史比較有意思的地方就是謚法為高宗的一般都是王朝中衰的制造者,要么就是陰險毒辣的代名詞,比較著名的就是宋高宗、清高宗,(窩囊廢唐高宗和北魏高宗文成帝是個例外,其實他應(yīng)該是唐世祖才對)漢朝的高宗漢元帝昏聵不堪,是其父漢宣帝預(yù)言的靈驗的實際證明,南齊的高宗齊明帝上臺除了大殺高武子孫以外,沒做過什么像樣的事情,連史書都說他唯嗜殺戮。 上述是比較重要的廟號,下面再簡單說一下其他常見的廟號和歷史巧合。 7.仁宗。 正統(tǒng)王朝中有四個仁宗,宋仁宗、元仁宗、明仁宗、清仁宗,總體說來都是他們各自王朝中中等以上的皇帝,像元仁宗居然恢復(fù)了科舉制度,這在蒙元只有世祖時期才有過的事情。 8.英宗和穆宗 這是一個多內(nèi)訌和多麻煩的廟號,而且多是短命,歷史上宋英宗、元英宗只在位三四年,其中宋英宗鬧了一場大禮議,元英宗鬧了一場南坡之變,連命都丟了,明英宗還有兩場,一個是土木堡之變,一個奪門之變。其實明英宗在位時間雖然長,死的時候也才34歲,和宋英宗差不多的年齡。所以,異常迷信的滿清從來不選英宗作為先帝爺?shù)膹R號的。穆宗多數(shù)是短命的,唐穆宗、明穆宗、清穆宗無一不是短命。 9.神宗和德宗。 這兩個廟號也不是什么好家伙,雖則當時上廟號的時候一定是深思熟慮的,但是,從歷史巧合來看,也是麻煩多多,宋神宗的王安石變法不僅沒有解決實際問題反而加劇了黨爭,明神宗萬歷的所作所為大家更是清楚了。所以,滿清也不選神宗作為廟號。德宗其實也不是什么好的廟號,唐德宗、清德宗都是一生遭遇離亂,當然,這些和廟號本身沒有什么直接的聯(lián)系,重要的還是王朝和皇帝本身的作為。 10.中宗。 知道中宗廟號的一般都是從唐中宗那里得來的,中宗,顧名思義就是中興之宗。最早起于漢朝的漢宣帝,而后正統(tǒng)王朝中分別是晉中宗(東晉元帝)、唐中宗。三位中除了漢宣帝還當?shù)闷鹬信d之名以外,其他二位都是尸位素餐,晉中宗是被王敦氣死的;唐中宗是被老婆給滅了的。 封建王朝之所以成為封建,從意識形態(tài)上說是非常迷信的,這也是封建禮法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比如宋徽宗這個廟號,宋欽宗這個廟號不能說有什么貶義,但是,后代沒有再使用這樣的廟號送給他們的先帝的。特別是明清兩代尤其嚴重,所以,宋明清以來,再也沒有皇帝的廟號叫做中宗了。宋高宗可以說是中興宋朝的皇帝,但是,兒子也沒敢送給他中宗的廟號??滴醴Q得上滿清的救命皇帝,但是,也沒有得到中宗的廟號,而是抬高一格,升為祖,這也是滿清自己特有的禮法,一個王朝出了三個祖(太祖、世祖、圣祖。嚴格的說,其實還是兩個祖,因為太祖的時候還是后金呢)。明成祖的廟號是后來嘉靖皇帝自認為自己的外藩地位和明太宗朱棣類同,所以,追尊為成祖,成為非常有名的明人口中的二祖列宗。 此外,像孝宗、宣宗號稱是小治(東晉孝宗、宋孝宗、明孝宗、唐宣宗、明宣宗等,清宣宗就一塌糊涂了)文宗號稱小亂(唐文宗、元文宗、清文宗)等就不一一介紹
中國歷史上的廟號祖、宗、帝是怎么來的1、太初祖:新朝開國皇帝王莽曾追尊自己的祖先黃帝為新太初祖。
2、始祖:這個廟號通常給開國皇帝對血源始祖、得姓始祖或者始封之君的追封歷史上最稀有的廟號 ,被稱為始祖的皇帝歷史上最稀有的廟號 ,大多數(shù)都是子孫做了皇帝之后,開國皇帝通常為了強化皇權(quán)的威嚴,通過追封自己的祖先為始祖皇帝,來展示自己的皇統(tǒng)。
3、太祖:這是自從漢太祖劉邦以后開始大規(guī)模使用的開國皇帝的廟號,劉邦最初的廟號是“高祖”,后來漢景帝即位后為劉邦重上廟號“太祖”,自此“太祖”便成為開國皇帝慣用的廟號,其中南北朝的宋文帝劉義隆廟號太祖,而又不是開國皇帝,引人議論。
4、烈祖:烈祖同樣是王朝開創(chuàng)者或復(fù)興國家的君主,但與太祖、高祖、世祖比他們開創(chuàng)的基業(yè)有限,僅能割據(jù)一方。
5、高祖:這個廟號通常給開國皇帝,比如劉邦、李淵、楊堅等,特別是劉邦,稱呼為漢高祖,劉邦既是漢高祖,也是漢太祖,太祖之于高祖同義。但是,在五代十國時期,連兒皇帝石敬瑭這樣的也得配高祖廟,顯得有點滑稽了。
而且,這期間是高祖廟號大盛的季節(jié),像劉知遠等死后一律是高祖,連割據(jù)一隅的蕞爾小國創(chuàng)建者也頻頻使用高祖的榮譽。當然,廟號本身就是皇家自己的買賣,和大小以及疆土并沒有直接的關(guān)系。
6、圣祖:中國歷代皇帝用“圣祖”來做廟號的僅有”唐圣祖李耳”、“大長和圣祖鄭買嗣”、“前蜀圣祖王子晉”、“北宋圣祖趙玄朗”、“清圣祖愛新覺羅•玄燁”五人,除了鄭買嗣和愛新覺羅•玄燁二人以外,其余都是死后被后世子孫追封的。
此廟號創(chuàng)始于唐朝,為唐玄宗李隆基專為老子李耳所創(chuàng)設(shè),后來成為歷代皇帝專門追封自己家族中有圣德的祖先,最后被游牧民族吸收,正式作為帝王的廟號。在中國以“圣”為廟號的皇帝,還有遼圣宗耶律隆緒和元圣宗孛兒只斤•察合臺。
7、世祖:一般作為新時代開創(chuàng)者或者王朝的承上啟下人物的特定廟號,例如北魏太武帝、南齊武帝、元代的忽必烈、清代的福臨等廟號都是世祖,大抵上他們都不是王朝的建立者,但卻開創(chuàng)了新時代。世祖偶爾也可作為立國者的廟號,如東漢的劉秀、三國的曹丕和西晉的司馬炎。有時也可指世系轉(zhuǎn)移,宋孝武帝、北齊武成帝、陳文帝、朝鮮世祖雖然建樹不多但到他們這一代世系傳承轉(zhuǎn)入旁系,這和世宗類似。唐朝為了避李世民的諱,有時將世祖寫成代祖。
7、統(tǒng)祖:新朝開國皇帝王莽曾追尊自己的祖先陳胡公為新統(tǒng)祖。
8、王祖:新朝開國皇帝王莽曾追尊自己的祖先田安為新王祖。
9、太宗:這是僅次于太祖的所謂昭穆制度最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從商太宗算起,歷史上廟號太宗的將近30人,這其中有北魏明元帝、宋明帝、梁簡文帝、唐太宗、宋太宗、遼太宗、金太宗、夏太宗、元太宗、明太宗、清太宗等。除宋明帝、梁簡文帝等少數(shù)幾個,其他都是本王朝的佼佼者和開創(chuàng)者。其中像李世民完全可以稱得上千古一帝了。
10、世宗(代宗):世宗的本意通俗的說就是統(tǒng)緒自此開始,自此開世的意思,也就是世系偏移,支系入繼大統(tǒng),漢武帝劉徹死后就是廟號世宗,而漢家的統(tǒng)緒也是從漢武帝開始發(fā)生新的轉(zhuǎn)移,我們都知道漢景帝本來是準備傳位給長子劉榮的,只是因為館陶長公主的離間,才使得一個普通的膠東王得以繼承大位。
11、高宗:歷史比較有意思的地方就是謚法為高宗的君主一般都處于王朝中衰起點,要么就是陰險毒辣的代名詞,比較著名的就是宋高宗、清高宗,宋高宗的廟號代表的則是功過參半,他建南宋于江南使得當時的局勢并沒有進入南北朝那樣的亂世中是他的功,但卻假借秦檜之手除去了岳飛等功高震主的抗金武將則是他的過。
清高宗弘歷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統(tǒng)治者,他使康乾盛世達到頂峰。但是他過于奢靡,且好大喜功大興文字獄,他留給嘉慶的則是一個千瘡百孔,奢靡成風的國家。所以嘉慶才給他上的高宗廟號。也是功過參半。
12、顯宗:正統(tǒng)王朝有兩個顯宗,分別是:漢顯宗劉莊、元顯宗的孛兒只斤甘麻剌,是皇帝死后對他的的美稱。
13、仁宗:正統(tǒng)王朝中有四個仁宗,宋仁宗、元仁宗、明仁宗、清仁宗,總體說來都是他們各自王朝中中等以上的皇帝,像元仁宗居然恢復(fù)了科舉制度,這在蒙元只有世祖時期才有過的事情。
14、中宗:知道中宗廟號的一般都是從唐中宗那里得來的,中宗,顧名思義就是中興之宗。最早起于漢朝的漢宣帝,而后正統(tǒng)王朝中分別是晉中宗(東晉元帝)、唐中宗。
15、孝宗:這個廟號的皇帝也是比較好且仁孝的皇帝才配享有的廟號。
16、英宗:這是一個多內(nèi)訌和多麻煩的廟號,而且多是短命,歷史上宋英宗、元英宗只在位三四年,其中元英宗鬧了一場南坡之變,連命都丟了,明英宗還有兩場,一個是土木堡之變,一個奪門之變。其實明英宗在位時間雖然長,死的時候也才38歲,享年和宋英宗差不多。
17、穆宗:穆宗都是短命君主,唐穆宗、高麗穆宗、明穆宗、清穆宗同治帝無一不是英年早逝。
18、神宗:神宗名褒實貶,宋神宗的王安石變法不僅沒有解決實際問題反而加劇了黨爭,明神宗將國家搞的一塌糊涂。所以清朝也不選神宗作為廟號。
19、德宗:德宗也不是什么好廟號,有此廟號的皇帝——唐德宗、西遼德宗、清德宗有個隱藏共性——遭遇戰(zhàn)亂一路向西逃。
沒有帝的廟號。
擴展資料:
起源商朝
商朝所建立的,可謂最原始的廟號只有四種,創(chuàng)基立業(yè)曰“太”(太祖湯、太宗太甲)、功高者曰“高”(高祖王亥、高宗武?。⑹来漓朐弧笆馈保ㄊ雷姹P庚、世宗且甲)、中興者曰“中”(中宗且乙),另外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給予祖或宗的稱號。
廟號廢止
商朝滅亡后,周朝沒有延用商朝的廟號制度,只是繼續(xù)發(fā)展了商朝的謚號制度,所以周朝君主有謚號而無廟號,再到始皇帝建立華夏第一個集權(quán)皇朝—秦朝之后,將廟號連同謚號制度一并廢止,原因是“廟號和謚號”的定奪將會形成“子議父、臣議君”的局面,因此廢除謚法與廟法。故周朝到秦朝時期,廟號一度被廢止了近千年之久。
對國家有大功、值得子孫永世祭祀的先王,就會特別追上廟號,以視永遠立廟祭祀之意。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廟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