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法2020補償
2020國家征用土地賠償標準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規(guī)定土地管理法2020補償 ,征收土地土地管理法2020補償 的,按照被征收土地土地管理法2020補償 的原用途給予補償。征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征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yè)人口數計算。征收其土地管理法2020補償 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參照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準規(guī)定。被征收土地上的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規(guī)定。
征地補償標準2020一、征地補償款的有關規(guī)定有哪些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的規(guī)定土地管理法2020補償 ,征用耕地的補償費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征用城市郊區(qū)的菜地土地管理法2020補償 ,用地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繳納新菜地開發(fā)建設基金。
2、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六條的規(guī)定土地管理法2020補償 ,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需要安置的人員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由農村集體組織管理和使用;由其他單位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安置單位;不需要統(tǒng)一安置的,安置補助費發(fā)放給被安置人員個人或者征得被安置人員同意后用于支付被安置人員的保險費用。
二、征地補償款的定義
征地補償費是指國家建設征用土地時, 按照被征用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被征地單位的補償各項費用。是指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的總和。征用土地的各項費用應當在自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批準之日起3個月內全額支付。土地補償費是因國家征用土地對土地所有者在土地上的投入和收益造成損失的補償。補償的對象是土地所有權人。安置補助費是國家建設征用農民集體土地后,為了解決以土地為主要生產資料并取得生活來源的農業(yè)人口因失去土地造成生活困難所給予的補助費用。青苗補償費是指征用土地時,對被征用土地上生長的農作物,如水稻、小麥、玉米、土豆、蔬菜等造成損失所給予的一次性經濟補償費用。地上附著物補償費是對被征用土地上的各種地上建筑物、構筑物,如房屋、水井、道路、管線、水渠等的拆遷和恢復費以及被征用土地上林木的補償或者砍伐費等。其他補償費是指除土地補償費、地上附著物補償費、青苗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外的其他補償費用,即因征用土地給被征用土地單位和農民造成的其他方面損失而支付的費用,如水利設施恢復費、誤工費、搬遷費、基礎設施恢復費等。
征地補償款中對于青苗樹木以及附著物的補償要按照當地政府對于上述物品的價格進行補償,一般來說補償標準會隔幾年變更一次。但是如果土地的所有人采取的是搶種或者搶建的方式,該建筑或者青苗是不予賠償的。
征用農村土地賠償標準2020土地的征用主要是用于規(guī)劃內建設土地管理法2020補償 ,但是征用的手續(xù)要通過相關的審批流程才可以征用土地管理法2020補償 ,同時土地拆遷賠償也會根據地區(qū)的經濟水平和征用的面積來核算。不同地區(qū)的補償標準是不一樣的,要根據當地的經濟情況來定。北京延慶的土地補償標準是每畝10萬元;天津市的價格只有每畝2.9萬元;山西太原小店區(qū)的標準為181636元/畝;河北石家莊的為67038/畝;遼寧沈河的土地補償標準高達45萬/畝;安徽馬鞍山卻只有55600元/畝;
法律依據土地管理法2020補償 :
《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
第一條為了規(guī)范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活動,維護公共利益,保障被征收房屋所有權人的合法權益,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征收國有土地上單位、個人的房屋,應當對被征收房屋所有權人(以下稱被征收人)給予公平補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農村土地征收賠償標準由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青苗補償費構成。
土地管理法對征地補償是怎么規(guī)定的1、土地法修正草案明確單獨補償農村村民住宅。草案規(guī)定土地管理法2020補償 ,征收農民集體所有土地補償安置土地管理法2020補償 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制定。依照國務院制定的具體辦法,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可以規(guī)定補償安置的具體標準。 2、先補償再征地,土地法修正草案取消30倍上限。 3、明確征地應按市場價格補償。根據草案,征地補償不再按以往的土地產值為標準計算。土地補償標準既考慮原有用途年產值因素,又要綜合考慮土地區(qū)位、供求關系、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等各類因素,特別是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的因素。住房和地上附著住的補償,則應當遵循市場原則。最終補償目的要達到保證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有改善、長遠生計有保障的效果。 4、草案將補償內容由三項改為五項。在現行“土地補償、安置補助和青苗地上附著物補償”基礎上,把住宅從地上附著物中單列出來,并新加土地管理法2020補償 了社會保障的補償。 5、在住房保障方面。將對城市規(guī)劃區(qū)內的被征地農民提供該國有土地上的房屋,無法提供的按照市場價給予貨幣補償土地管理法2020補償 ;城市規(guī)劃區(qū)外則安排宅基地重建住房并按照新建房屋成本給予補償。 6、社保方面。將在補償資金中增加社保補貼資金,記入被征地農民養(yǎng)老保險個人賬戶。 7、草案還對征地程序作出原則性規(guī)定。必須依照合法、公正、公開的原則制定嚴格的程序”,并明確,“補償資金不落實的,不得批準和實施征地。 8、此次修改土地管理法是征地補償制度改革第一步,草案已授權國務院就征地補償安置制定具體辦法。依據現行《土地管理法》,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不能直接交易,只能通過國家向農民征地,成為國有土地后再轉入市場。失地農民往往無法正常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客觀上形成了政府與民爭利的局面。 9、如果對土地管理法中土地征收的補償標準作了修改,具體會提高多少征收補償土地管理法2020補償 ?征收補償應該會提高到現在補償值的至少10倍。在土地管理法修正案中,如果將征收補償提高10倍,農民一畝地能拿到60萬的征收補償。 農村集體土地或集體土地上房屋的征收,比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復雜很多,包括城鄉(xiāng)接合部、鄉(xiāng)鎮(zhèn)、新城等大量的土地都是集體土地。按照目前的土地管理法,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30倍。也就是說,一畝地一般征收補償不超過6萬元,折合到每平方米補償不足100塊錢。 10、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草案將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修改為: 征收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應當依照合法、公正、公開的原則制定嚴格的程序,給予公平補償,保證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有改善、長遠生計有保障,維護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征地補償包括土地補償,被征地農民的安置補助與社會保障費用,農村村民住宅補償,以及其他地上附著物補償和青苗補償;征收農民集體所有土地補償安置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guī)定。依照國務院制定的具體辦法,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可以規(guī)定補償安置的具體標準。 11、未來,土地管理法還可能進行更多的修訂,改革后農民可稱為農村集體土地交易的主體,通過稅收調節(jié)的方式,使部分土地收益成為地方財政收入。 農村土地賠償標準中規(guī)定,先補償再征地,土地法修正草案取消30倍上限,征收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應當依照合法、公正、公開的原則制定嚴格的程序,給予公平補償。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征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征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yè)人口數計算。
《土地管理法》四十七條土地補償費標準《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土地管理法2020補償 :征收土地土地管理法2020補償 的土地管理法2020補償 ,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征收耕地的補償費用有三部分組成:分別為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
1、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土地管理法2020補償 ,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
2、征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土地管理法2020補償 ,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yè)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yè)人口數,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單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數量計算。
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yè)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準,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頃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
擴展資料
地上物的補償費,包括地土地下的各種建筑物、構筑物如房屋、水井、道路、地土地下管線、水渠的拆遷和恢復費用,被征用土地上林木的補償或砍伐費等,其具體標準由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規(guī)定。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在制定土地管理法實施辦法時將予以明確規(guī)定。
青苗補償費,是指農作物正處于生長階段而未能收獲的,因征用土地需要及時讓出土地而致使農作物不能收獲而使農民造成損失的,應當給予土地承包者或土地使用者以經濟補償。青苗補償費的補償標準,一般根據農作物的生長期按一季的產值予以計算,或按一季作物產值的一定比例予以補償。具體的標準由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規(guī)定。
農地征收改革重大一步:下月起按照區(qū)片綜合地價補償明年1月1日起,我國征地制度將有重大變化,在征地補償方面,將改變以前以土地年產值為標準進行補償,實行按照區(qū)片綜合地價進行補償。
2019年8月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關于修改土地管理法的決定,新版《土地管理法》將于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自然資源部法規(guī)司司長魏莉華表示,原來的《土地管理法》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按照年產值倍數法確定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補償標準偏低,補償機制不健全。新《土地管理法》首次將2004年國務院28號文件提出的“保障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的補償原則上升為法律規(guī)定,并以區(qū)片綜合地價取代原來的年產值倍數法。
近些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和房地產業(yè)發(fā)展,一些地方政府大量征收集體土地進行商業(yè)性開發(fā),與政府在賣地環(huán)節(jié)獲得的收入相比,失地農民得到的征地補償占比相對較小。
農業(yè)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廖洪樂曾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總體上,過往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中政府占有份額過高,作為土地所有者的集體和農民占有份額過低。近年來城市建設用地價格上漲較快,而征地補償標準卻沒有做出相應調整,致使集體和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中處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按照新版《土地管理法》,征收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土地管理法2020補償 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并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
征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通過制定公布區(qū)片綜合地價確定。制定區(qū)片綜合地價應當綜合考慮土地原用途、土地資源條件、土地產值、土地區(qū)位、土地供求關系、人口以及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等因素,并至少每三年調整或者重新公布一次。
由此可知,新法規(guī)定的區(qū)片綜合地價是征收農民集體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標準,但不包括法律規(guī)定用于社會保險繳費補貼的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征收農用地涉及的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
與以前年產值的補償辦法相比,征地補償采取區(qū)片綜合地價的標準有何改進?
一位土地專家對第一財經表示,采用區(qū)片綜合地價是補償“市場化”的起步。用“區(qū)片綜合地價”代替目前的年產值制度,雖然價格標準仍由地方政府制定,但它是定期調整的,可浮動的。而且,用區(qū)片綜合地價作為基準,改變土地管理法2020補償 了以往針對具體地塊補償的缺陷,不同用途的征地補償也將統(tǒng)一。
區(qū)片綜合地價并非新鮮事物,此前一些地區(qū)已經采用該辦法進行征地補償。
今年1月1日起,大連市新版《征地區(qū)片綜合地價標準》開始執(zhí)行,在此次調整后的征地區(qū)片綜合地價標準中,甘井子區(qū)最高,Ⅰ、Ⅱ、Ⅲ類區(qū)片地價標準分別為37萬元/畝、31萬元/畝、25萬元/畝;其次是高新區(qū),Ⅰ、Ⅱ、Ⅲ類區(qū)片地價標準分別為37萬元/畝、30萬元/畝、17.5萬元/畝。
新版《土地管理法》實施在即,但目前仍有一些地區(qū)尚未制定區(qū)片綜合地價標準,如不加緊推出相關方案,將面臨法律新舊銜接的問題。
為此,自然資源部12月16日下發(fā)通知要求,目前實行征地統(tǒng)一年產值標準的地方,要按照制定區(qū)片綜合地價的要求調整方法、重新測算;已經公布區(qū)片綜合地價的地方,凡符合新法規(guī)定的,可以繼續(xù)執(zhí)行,不符合新法規(guī)定的,要按照新法規(guī)定的區(qū)片綜合地價內涵調整完善,并重新公布后繼續(xù)執(zhí)行。
《通知》明確,區(qū)片綜合地價制定中應注意把握幾個問題土地管理法2020補償 :一是準確把握區(qū)片綜合地價的內涵;二是合理劃定區(qū)片;三是科學測算區(qū)片綜合地價;四是合理確定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比例。
自然資源部要求,區(qū)片綜合地價相關信息應納入省級征地信息公開平臺,方便社會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