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撞死人沒有錢賠怎么辦_開車撞死人沒錢賠償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五大法律問題解析】
一、肇事者無力賠償時怎么辦
交通事故造成人員死亡時,肇事者可能需要承擔刑事責任。如果肇事者被認定負主要或全部責任,就會構成交通肇事罪。此時即使肇事者沒有賠償能力,受害者家屬仍然可以采取法律手段。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01條規(guī)定,受害者家屬有權在刑事案件審理過程中提出賠償請求。這種賠償請求叫作"附帶民事訴訟"。法院處理刑事案件時,會同時審理賠償問題。如果肇事者確實沒有足夠財產賠償,受害者家屬還可以申請法院查封、扣押肇事者的財產。
法院在必要時可以采取財產保全措施,比如凍結銀行賬戶、扣押車輛等。受害者家屬需要主動向法院提出申請,并提供相關證據。這些措施能有效防止肇事者轉移財產,保障賠償判決的執(zhí)行。
二、交通事故責任如何劃分
交警部門調查事故后,會根據當事人的行為對事故的影響和過錯程度來劃分責任。責任劃分主要依據《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guī)定》第45條:
1. 單方過錯負全責:當事故完全由一方過錯引起,該方承擔全部責任。肇事逃逸或故意破壞現(xiàn)場的,直接認定全責。
2. 多方過錯按程度擔責:多個當事人有過錯的,按行為影響力和過錯嚴重性劃分主責、同責、次責。
3. 意外事故不擔責:經調查確認為不可預見意外,各方均無責任。
4. 責任無法認定情形:當證據不足無法確認過錯方時,不作責任認定。這種情況需要排除所有合理調查手段后才能適用。
5. 責任推定規(guī)則:當事人逃逸、破壞現(xiàn)場、拖延報案導致責任無法認定的,直接推定其承擔相應責任。
三、特殊情況下的責任認定
當出現(xiàn)特殊情形時,責任認定有特別規(guī)定。肇事逃逸是最常見的特殊情形,法律明確規(guī)定逃逸者直接承擔全責。這個規(guī)定是為了防止肇事者逃避責任,保障受害者權益。
故意破壞現(xiàn)場的情況同樣會被直接認定全責。比如私自移動車輛、擦除剎車痕跡等行為,都會被認定為妨礙調查。此類行為不僅不能逃避責任,反而會加重法律后果。
對于證據滅失的案件,交警會綜合現(xiàn)有證據進行判斷。如果通過監(jiān)控錄像、目擊證人等材料仍能認定責任,就不會適用責任推定規(guī)則。只有在完全無法查證的情況下,才可能不作責任認定。
四、受害者家屬的維權途徑
家屬在事故發(fā)生后,首先要及時報警并配合調查。在刑事案件立案后,可以委托律師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訴訟請求包括醫(yī)療費、喪葬費、撫養(yǎng)費等實際損失。
如果肇事方車輛有保險,可以同時向保險公司索賠。交強險的死亡賠償限額為18萬元,商業(yè)三者險根據投保金額確定。保險公司賠付不足部分,仍需向肇事者追償。
對于經濟困難的家屬,可以申請法律援助。各地司法局設有法律援助中心,符合條件的當事人可以獲得免費律師服務。同時可以向辦案機關申請司法救助基金,獲得臨時經濟補助。
五、法律程序的注意事項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需要在案件審查起訴階段提出。具體時間是從檢察院受理案件到法院開庭前。錯過這個時段,需要單獨提起民事訴訟。
起訴時需要準備的材料包括:事故認定書、死亡證明、親屬關系證明、經濟損失清單等。賠償金額要提供正規(guī)票據作為依據,不能憑空主張。
法院判決后,如果肇事者拒不執(zhí)行,可以申請強制執(zhí)行。執(zhí)行法院會查詢被執(zhí)行人財產狀況,必要時采取限制高消費、列入失信名單等措施。對于故意轉移財產的,可以追究拒執(zhí)罪刑事責任。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交通事故賠償糾紛的訴訟時效為三年。從事故認定書送達之日或治療終結時開始計算。超過時效起訴可能會喪失勝訴權。
這個案件處理過程可能涉及多個法律程序,建議家屬盡早咨詢專業(yè)律師。通過法律手段既能追究肇事者責任,也能最大限度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交通事故處理既要遵守法律規(guī)定,也要考慮實際情況,在法治框架內尋求合理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