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疑不起訴的國家賠償
根據(jù)修訂后存疑不起訴的國家賠償 的《國家賠償法》第17條第(2)項規(guī)定存疑不起訴的國家賠償 ,這種因證據(jù)不足決定不起訴案件,屬于對公民采取逮捕措施后,決定不起訴終止追究刑事責任存疑不起訴的國家賠償 的情形,國家應當給予賠償。 1.檢察機關作出的存疑不起訴的決定,實質上是對犯罪嫌疑人進行刑事偵查,無法證明犯罪嫌疑人有犯罪事實而作出的最終確認。 2.作出存疑不起訴決定,是沒有證據(jù)證明嫌疑人有犯罪事實而作出的無罪結論。 3.從法律意義上來講不能證明有罪或者沒有充分證據(jù)證明有罪,不符合起訴條件的,不能認為有罪,就是無罪。無罪就應當賠償。 4.《國家賠償法》規(guī)定的免責情形與存疑不起訴的情形,兩者不能相提并論。存疑是指未查清事實,缺少證據(jù);而免責情情形的前提是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只是由于情節(jié)輕微、危害不大,所以才不認為是犯罪,這種情形是不需要國家賠償?shù)摹?從根本上講,雖然證據(jù)不足不等于沒有犯罪事實,但根據(jù)無罪推定原則,無法提起公訴的,只能認定是無罪。既然是無罪,那就必須國家賠償。
存疑不起訴能不能申請國家賠償存疑不起訴能申請國家賠償?!按嬉刹黄鹪V”也有叫“疑罪不訴”的存疑不起訴的國家賠償 ,所謂存疑不起訴形似中止存疑不起訴的國家賠償 ,實為終止或稱終結的決定。檢察機關對犯罪嫌疑人作出存疑不起訴決定,是因為認定犯罪嫌疑人犯罪的證據(jù)不足。人民法院作出的無罪判決也是對檢察機關錯誤批準逮捕犯罪嫌疑人的依法確認。因此,檢察機關對無犯罪事實的人批準逮捕羈押,請求人有權獲得國家賠償?shù)臋嗬?/p>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
第十七條
行使偵查、檢察、審判職權的機關以及看守所、監(jiān)獄管理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人身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shù)臋嗬嬉刹黄鹪V的國家賠償 :
違反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對公民采取拘留措施的,或者依照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條件和程序對公民采取拘留措施,但是拘留時間超過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時限,其后決定撤銷案件、不起訴或者判決宣告無罪終止追究刑事責任的;
對公民采取逮捕措施后,決定撤銷案件、不起訴或者判決宣告無罪終止追究刑事責任的;
依照審判監(jiān)督程序再審改判無罪,原判刑罰已經(jīng)執(zhí)行的;
刑訊逼供或者以毆打、虐待等行為或者唆使、放縱存疑不起訴的國家賠償 他人以毆打、虐待等行為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因證據(jù)不足檢察院不起訴,國家賠償程序啟動都需要什么?首先更正一點:并不是檢察院做出不起訴決定就一定能申請國家賠償。因為存疑不起訴的國家賠償 我們國家的《國家賠償法》確定的賠償原則是存疑不起訴的國家賠償 ,對被錯誤羈押的經(jīng)濟損失的補償,而不是對錯誤追訴名譽損失的賠償。換句話說就是,只有被錯誤羈押了,才有可能申請國家賠償。
因證據(jù)不足檢察院不起訴
檢察院審查起訴后作出不起訴決定,分三種情形:絕對不起訴、相對不起訴、存疑不起訴。其中法定不起訴和存疑不起訴這兩種是可以申請國家賠償?shù)?。而酌情不起訴是因為“情況輕微,社會危害小”而作出的一種人權保護決定,從字面都可以理解,屬于“可憐”的結果。法定不起訴是在法律層面,沒有達到法律起訴的標準,可以說根本不夠成犯罪了。而存疑不起訴,基本上就是“是不是這個人干的都說不清楚”,還很有可能不是這個人干的。
首先,是需要確定賠償機關有違法侵害權利人人身財產(chǎn)權利的行為。對于檢察院作出不起訴決定的,《不起訴決定書》(相對不起訴除外)就是確定違法的有效證明文件和申請國家賠償?shù)囊罁?jù)。其次,要確定具體的賠償義務機關。所謂的不起訴,并不等于無罪釋放。因為免于起訴的前提是:當事人有罪,但因為情節(jié)輕微等特殊情況,因此免于追究其刑事責任。而無罪釋放,本來就沒有罪,本來就應該釋放的。
國家賠償程序啟動都需要什么?
個人直有個人證據(jù),而沒有對方犯罪現(xiàn)場證據(jù),查到乙方犯罪目擊證人,再找到刑案元兇主犯,就能定罪判刑,當事人最清楚真相,證據(jù)不足,官司并沒有失敗,主犯被抓,案件真相就不言自明二甲方證據(jù)不足,可以申請立案調查。或申請國家賠償。
存疑可以不起訴嗎?存疑不起訴可以申請國家賠償,申請國家賠償存疑不起訴的國家賠償 的程序為存疑不起訴的國家賠償 :
1、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賠償要求存疑不起訴的國家賠償 ;
2、賠償機關逾期不予賠償或賠償請求人對賠償數(shù)額有異議存疑不起訴的國家賠償 的,賠償請求人可自期間屆滿之日起三十日內向其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
【法律依據(jù)】
《國家賠償法》第二十三條
賠償義務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作出是否賠償?shù)臎Q定。賠償義務機關作出賠償決定,應當充分聽取賠償請求人的意見,并可以與賠償請求人就賠償方式、賠償項目和賠償數(shù)額依照本法第四章的規(guī)定進行協(xié)商。
賠償義務機關決定賠償?shù)模瑧斨谱髻r償決定書,并自作出決定之日起十日內送達賠償請求人。
賠償義務機關決定不予賠償?shù)?,應當自作出決定之日起十日內書面通知賠償請求人,并說明不予賠償?shù)睦碛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