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評估標準及價格
林地被政府征收應該按省級人民政府土地征用補償標準支付土地征收費和按縣級人民政府規(guī)定林地評估標準及價格 的標準給予林木補償、林地補償費:
1、人工成林林地、疏林地林地評估標準及價格 ,按征用、占用林地的面積計算,平川地12元/m2,山坡地10元/m2林地評估標準及價格 ;
2、天然成林林地、疏林地,按征用、占用林地的面積計算,平川地10元/m2,山坡地8元/m2林地評估標準及價格 ;
3、人工未成林林地(含未達到掛果年齡的經濟樹種),按占用林地的面積計算,平川地8元/m2,山坡地6元/m2;
4、天然未成林林地,按占用林地的面積計算,平川地6元/m2,山坡地5元/m2;
5、經濟林林地(包括果園、竹林),按征用、占用林地的面積計算,平川地20元/m2,山坡地16元/m2;
6、特種用途林林地,已成林林地按成林林地的4倍計算,未成林林地按未成林地的3倍計算;
7、防護林林地,已成林林地按成林林地的3倍計算;未成林林地按未成林地的2倍計算;
8、苗圃地,按前3年平均年產值(苗木年產值)的8倍計算;株數最大值不超過合理密度;
9、天然灌木林地,按當地天然未成林地的60%計算,人工灌木林地按當地的人工未成林地的80%計算;特殊灌木林地按當地的人工未成林林地的1倍計算;
10、宜林地按當地的天然灌木林地的40%計算;
11、跡地按當地的人工未成林地的50%計算;
12、針闊喬木混交林、喬灌混交林,按株數及合理密度進行面積分割。
2022年林地補償標準每畝價格林地補償價格
林地評估標準及價格 我國現(xiàn)行的法律法規(guī)中沒有關于征占用林地的統(tǒng)一補償標準林地評估標準及價格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規(guī)定林地評估標準及價格 ,被征收土地上的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準林地評估標準及價格 ,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規(guī)定。
以山西省為例,《山西省征用、占用林地補償費收取和森林植被恢復費使用暫行辦法》對征占用林地的補償規(guī)定做出具體規(guī)定(可作參考)。
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和《山西省土地管理實施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被依法批準征用、占用林地的單位(個人),必須繳納林地補償費、林木補償費、森林植被恢復費和安置補助費。
第三條林地補償費
1、人工成林林地、疏林地,按征用、占用林地的面積計算,平川地12元/m2,山坡地10元/m2;
2、天然成林林地、疏林地,按征用、占用林地的面積計算,平川地10元/m2,山坡地8元/m2;
3、人工未成林林地(含未達到掛果年齡的經濟樹種),按占用林地的面積計算,平川地8元/m2,山坡地6元/m2;
4、天然未成林林地,按占用林地的面積計算,平川地6元/m2,山坡地5元/m2;
5、經濟林林地(包括果園、竹林),按征用、占用林地的面積計算,平川地20元/m2,山坡地16元/m2;
6、特種用途林林地,已成林林地按成林林地的4倍計算,未成林林地按未成林地的3倍計算;
7、防護林林地,已成林林地按成林林地的3倍計算;未成林林地按未成林地的2倍計算;
8、苗圃地,按前3年平均年產值(苗木年產值)的8倍計算;株數最大值不超過合理密度;
9、天然灌木林地,按當地天然未成林地的60%計算,人工灌木林地按當地的人工未成林地的80%計算;特殊灌木林地按當地的人工未成林林地的1倍計算10、宜林地按當地的天然灌木林地的40%計算;
11、跡地按當地的人工未成林地的50%計算;
12、針闊喬木混交林、喬灌混交林,按株數及合理密度進行面積分割。
第四條臨時征用、占用林地的,按林地補償費的50%繳納,需伐除樹木的,還應繳納林木補償費和森林植被恢復費。
森林生態(tài)效益補償
第十一條森林生態(tài)效益補償用于國家級公益林的保護和管理。
第十二條國家級公益林是指根據國家林業(yè)局、財政部聯(lián)合印發(fā)的《國家級公益林區(qū)劃界定辦法》(林資發(fā)〔2009〕214號)區(qū)劃界定的公益林林地。
第十三條森林生態(tài)效益補償根據國家級公益林權屬實行不同的補償標準,包括管護補助支出和公共管護支出兩部分。
國有的國家級公益林平均補償標準為每年每畝5元,其中管護補助支出4.75元,公共管護支出0.25元;集體和個人所有的國家級公益林補償標準為每年每畝15元,其中管護補助支出14.75元,公共管護支出0.25元。
第十四條國有的國家級公益林管護補助支出,用于國有林場、苗圃、自然保護區(qū)、森工企業(yè)等國有單位管護國家級公益林的勞務補助等支出。地方各級財政部門會同林業(yè)主管部門測算審核管理成本,合理確定國有單位國家級公益林管護人員數量、管護勞務補助標準。集體和個人所有的國家級公益林管護補助支出,用于集體和個人的經濟補償和管護國家級公益林的勞務補助等支出。
公共管護支出主要用于地方各級林業(yè)主管部門開展國家級公益林監(jiān)督檢查和評價監(jiān)測等方面的支出。
第十五條財政部根據各省、國家林業(yè)局報送的國家級公益林征占用等資源變化情況,相應調整用于森林生態(tài)效益補償方面的預算。
第十六條林業(yè)主管部門應與承擔管護任務的國有單位、集體和個人簽訂國家級公益林管護合同。國有單位、集體和個人應按照管護合同規(guī)定履行管護義務,承擔管護責任,根據管護合同履行情況領取森林生態(tài)效益補償。
林業(yè)補貼
第十七條林業(yè)補貼是指用于林木良種培育、造林和森林撫育,濕地、林業(y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和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qū)建設與保護,林業(yè)防災減災,林業(yè)科技推廣示范,林業(yè)貸款貼息等方面的支出。
第十八條林木良種培育、造林和森林撫育補貼具體支出內容是:
(一)林木良種培育補貼。包括良種繁育補貼和林木良種苗木培育補貼。良種繁育補貼主要用于對良種生產、采集、處理、檢驗、貯藏等方面的人工費、材料費、簡易設施設備購置和維護費,以及調查設計、技術支撐、檔案管理、人員培訓等管理費用和必要的設備購置費用的補貼;補貼對象為國家重點林木良種基地和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庫;補貼標準:種子園、種質資源庫每畝補貼600元,采穗圃每畝補貼300元,母樹林、試驗林每畝補貼100元。林木良種苗木培育補貼主要用于對因使用良種,采用組織培養(yǎng)、輕型基質、無紡布和穴盤容器育苗、幼化處理等先進技術培育的良種苗木所增加成本的補貼;補貼對象為國有育苗單位;補貼標準:除有特殊要求的良種苗木外,每株良種苗木平均補貼0.2元,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不同樹種苗木的補貼標準。
(二)造林補貼。對國有林場、農民和林業(yè)職工(含林區(qū)人員,下同)、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等造林主體在宜林荒山荒地、沙荒地、跡地、低產低效林地進行人工造林、更新和改造,面積不小于1畝的給予適當的補貼。造林補貼包括造林直接補貼和間接費用補貼。
直接補貼是指對造林主體造林所需費用的補貼,補貼標準為:人工營造,喬木林和木本油料林每畝補貼200元,灌木林每畝補貼120元(內蒙古、寧夏、甘肅、新疆、青海、陜西、山西等省灌木林每畝補貼200元),水果、木本藥材等其他林木、竹林每畝補貼100元;跡地人工更新、低產低效林改造每畝補貼100元。間接費用補貼是指對享受造林補貼的縣、局、場林業(yè)部門(以下簡稱縣級林業(yè)部門)組織開展造林有關作業(yè)設計、技術指導所需費用的補貼。
享受中央財政造林補貼營造的喬木林,造林后10年內不準主伐。
(三)森林撫育補貼。對承擔森林撫育任務的國有森工企業(yè)、國有林場、農民專業(yè)合作社以及林業(yè)職工和農民等給予適當的補貼。森林撫育對象為國有林中的幼齡林和中齡林,集體和個人所有的公益林中的幼齡林和中齡林。一級國家級公益林不納入森林撫育范圍。
森林撫育補貼標準為平均每畝100元。根據國務院批準的《長江上游、黃河上中游地區(qū)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二期實施方案》和《東北、內蒙古等重點國有林區(qū)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二期實施方案》,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二期實施范圍內的國有林森林撫育補貼標準為平均每畝120元。森林撫育補貼用于森林撫育有關費用支出,包括直接支出和間接支出。直接支出主要用于間伐、補植、人工促進天然更新、修枝、除草、割灌、清理運輸采伐剩余物、修建簡易作業(yè)道路等生產作業(yè)的勞務用工和機械燃油等。間接支出主要用于作業(yè)設計、技術指導等。
第十九條濕地、林業(y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和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qū)建設與保護補貼,根據濕地、林業(y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和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qū)的重要性、建設內容、任務量、地方財力狀況、保護成績等因素分配。主要包括以下三個部分:
(一)濕地補貼主要用于濕地保護與恢復、退耕還濕試點、濕地生態(tài)效益補償試點、濕地保護獎勵等相關支出。其中,濕地保護與恢復支出指用于林業(yè)系統(tǒng)管理的國際重要濕地、國家重要濕地、濕地自然保護區(qū)及國家濕地公園開展?jié)竦乇Wo與恢復的相關支出,主要包括監(jiān)測監(jiān)控設施維護和設備購置支出、退化濕地恢復支出和濕地所在保護管理機構聘用臨時管護人員所需的勞務費等;退耕還濕試點支出指用于國際重要濕地和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范圍內及其周邊的耕地實施退耕還濕的相關支出;濕地生態(tài)效益補償試點支出指用于對候鳥遷飛路線上的重要濕地因鳥類等野生動物保護造成損失給予的補償支出;濕地保護獎勵支出指用于經考核確認對濕地保護成績突出的縣級人民政府相關部門的獎勵支出。
(二)林業(y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補貼主要用于保護區(qū)的生態(tài)保護、修復與治理,特種救護、保護設施設備購置和維護,專項調查和監(jiān)測,宣傳教育,以及保護管理機構聘用臨時管護人員所需的勞務補貼等支出。
(三)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qū)補貼主要用于對暫不具備治理條件的和因保護生態(tài)需要不宜開發(fā)利用的連片沙化土地實施封禁保護的補貼支出。范圍包括:固沙壓沙等生態(tài)修復與治理,管護站點和必要的配套設施修建和維護,必要的巡護和小型監(jiān)測監(jiān)控設施設備購置,巡護道路維護、圍欄、界碑界樁和警示標牌修建,保護管理機構聘用臨時管護人員所需的勞務費等支出。
林地占用補償標準林地補償標準具體如下林地評估標準及價格 :
(一)林木補償費。1、防護林林地評估標準及價格 :以造林、培育(肥培管理、病蟲防治、護林防火等林地評估標準及價格 ,下同)全過程的投入加林木增值或按被征用、占用時林地上的林木實際價值計算。暫定造林當年每畝為1000元,以后每增加一年增加500~800元計算。
2、用材林林地評估標準及價格 :同防護林。
3、經濟林(果園、桑園,下同)、竹林林地評估標準及價格 :以造林、培育全過程的投入加增值或按被征用、占用前三年平均畝產值三至五倍計算。暫定投產前每畝按1500~5000元計算,投產后每畝按5000~30000元計算。
4、特種用途林(包括國防林、實驗林、母樹林、環(huán)境保護林、風景林、名勝古跡林、紀念林、自然保護區(qū)林和珍貴樹種林,下同):以防護林的林木補償費二至三倍計算或以被征用、占用時的實際價值計算。暫定造林當年每畝2000~3000元,以后每增加一年增加1000~2400元計算。
5、苗木:以征用、占用當年或前三年平均畝產值計算。暫定一般用材樹苗一年生苗木每畝1500~2000元,二年生苗木每畝2500~3000元,三年生以上苗木每畝3500~6000元;珍貴常綠樹苗以一般用材樹苗的林木補償費二至五倍計算或雙方面議。
6、“四旁”林木:按植樹、培育全過程的投入加增值計算。暫定一般用材樹植樹當年每株5元,以后每增加一年增加3~5元計算;珍貴常綠樹以一般用材樹的林木補償費二至五倍計算或雙方面議。林地上林木、苗木以外的青苗附著物、建筑設施等,按有關規(guī)定另行計算。
(二)森木植被恢復費暫定每畝30000元,免交墾復基金。征用、占用林地單位在被征用、占用林地鄰近補足林地的,不繳納森林植被恢復費。
(三)林地補償費。
【法律依據】
《土地管理法》
第四十七條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征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征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yè)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yè)人口數,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單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yè)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準,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頃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征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參照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準規(guī)定。被征收土地上的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規(guī)定。征收城市郊區(qū)的菜地,用地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繳納新菜地開發(fā)建設基金。依照本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支付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經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可以增加安置補助費。但是,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十倍。國務院根據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在特殊情況下,可以提高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準。
【溫馨提示】
以上回答,僅為當前信息結合本人對法律的理解做出,請您謹慎進行參考!
如果您對該問題仍有疑問,建議您整理相關信息,同專業(yè)人士進行詳細溝通。
林地補償標準每畝價格1、 征收耕地補償標準
旱田平均每畝補償5.3萬元。
水田平均每畝補償9萬元。
菜田平均每畝補償15萬元。
2、 征收基本農田補償標準
旱田平均每畝補償5.8萬元。
水田平均每畝補償9.9萬元。
菜田平均每畝補償15.6萬元。
3、征收林地及其林地評估標準及價格 他農用地平均每畝補償13.8萬元。
4、征收工礦建設用地、村民住宅、道路等集體建設用地平均每畝補償13.6萬元。
5、征收空閑地、荒山、荒地、荒灘、荒溝和未利用地平均每畝補償2.1萬元。
土地評估費的收費標準是多少一、土地價格評估收費是房地產市場重要的經營性中介服務收費行為林地評估標準及價格 ,評估機構要按照"自愿委托、有償服務"的原則與委托方簽訂合同林地評估標準及價格 ,開展評估服務工作林地評估標準及價格 ,收取合理費用。
二、凡具備土地估價資格并經土地、物價部門確認的單位,可接受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的委托,對土地價格進行評估,并按本通知的規(guī)定收取土地評估費。
三、一般宗地評估采取差額定率累進計費,即按土地價格總額大小劃分費率檔次,分檔計算各檔的收費額,各檔收費額累計之和為收費總額。目前一般宗地評估收費按《宗地地價評估收費標準》(附表一)執(zhí)行。
四、城鎮(zhèn)基準地價評估收費,由評估機構與委托城鎮(zhèn)參照《基準地價評估收費標準》(附表二)協(xié)商確定。
五、為土地使用權抵押而進行的土地價格評估,評估機構按一般宗地評估費標準的50%計收評估費,每宗地評估費不足300元的按300元收取。 清產核資中的土地價格評估,按一般宗地評估費標準的30%計收評估費;每宗地評估費不足300元的按300元收取。 土地價格評估委托單位付費確有困難的,通過雙方協(xié)商,評估機構可酌情減收。
六、一般宗地評估收費標準為最高限標準。各地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物價部門會同同級土地管理部門制定當地具體執(zhí)行的收費標準。對經濟特區(qū)的收費標準可適當規(guī)定高一些,但最高不得超過上述收費標準的30%。
七、土地價格評估收費單位要認真執(zhí)行物價部門規(guī)定的收費原則和標準,履行合同要求,切實提供質價相稱的服務。
八、各級物價、土地部門要加強土地價格評估收費的監(jiān)督檢查,對隨意簡化工作程序和內容,達不到應有工作標準以及擅自擴大收費范圍和提高收費標準的。由物價檢查機構按國家有關規(guī)定查處。
九、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物價、土地部門可依據本通知制定具體實施辦法。以前有關規(guī)定凡與本通知相抵觸的,一律以本通知為準
擴展資料:
土地價格
土地價格亦稱“地價”。指土地買賣時的價格。土地是自然物,不是勞動產品,本身不具備價值,因而也就沒有由價值決定的價格。但是,土地作為商品在市場上進行買賣時,卻有價格。在土地私有制的條件下,土地所有者憑借對土地的所有權收取地租,而且還可以通過出賣土地取得收入,這就形成土地價格。馬克思指出林地評估標準及價格 :“土地的購買價格,是按年收益若干倍來計算的,這不過是地租資本化的另一種表現(xiàn)
參考資料:
土地價格 百度百科
關于土地價格評估收費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