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什么樣要求國家賠償
殘疾賠償金 是指對受害人因人身遭受損害致殘而喪失全部或者部分勞動能力殘疾人什么樣要求國家賠償 的財產賠償。由于 人身損害 造成的殘疾受害人致使勞動能力部分喪失或者全部喪失殘疾人什么樣要求國家賠償 ,因而,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以后,會減少或者喪失自己的收入。在生活或工作中,因人身損害而導致殘疾的,可以要求賠償義務人支付殘疾賠償金。那么,您知道 國家賠償 殘疾賠償金最高標準是多少 嗎?更多關于殘疾賠償金的疑問歡迎閱讀本專題了解。 一、國家賠償殘疾賠償金最高標準是多少? 1、造成身體傷害的,應當支付 醫(yī)療費 、 護理費 ,以及賠償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減少的收入每日的 賠償金 按照國家上年度職工日平均 工資 計算,最高額為國家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五倍。 2、造成部分或者全部 喪失勞動能力 的,應當支付醫(yī)療費、護理費、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康復費等因殘疾而增加的必要支出和繼續(xù)治療所必需的費用,以及殘疾賠償金。殘疾賠償金根據喪失勞動能力的程度,按照國家規(guī)定的 傷殘等級 確定,最高不超過國家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二十倍。造成全部喪失勞動能力的,對其 扶養(yǎng) 的無勞動能力的人,還應當支付生活費。 《 人身損害賠償 意見》第二十一條規(guī)定,護理費根據護理人員的收入狀況和護理人數、護理期限確定。某些特殊部位的七級殘疾需要護理依賴,護理依賴級別一般經 司法鑒定 是小部分生護理,護理費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 3、造成死亡的,應當支付 死亡賠償金 、 喪葬費 ,總額為國家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二十倍。對死者生前扶養(yǎng)的無勞動能力的人,還應當支付生活費。 二、造成公民財產受損國家賠償哪些? 侵犯公民、法人和其殘疾人什么樣要求國家賠償 他組織的財產權造成損害的,按照下列規(guī)定處理殘疾人什么樣要求國家賠償 : 1、處罰款、 罰金 、追繳、 沒收財產 或者違法征收、征用財產的,返還財產 2、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解除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造成財產損壞或者滅失的,依照本條第三項、第四項的規(guī)定賠償 3、應當返還的財產損壞的,能夠恢復原狀的恢復原狀,不能恢復原狀的,按照損害程度給付相應的賠償金 4、應當返還的財產滅失的,給付相應的賠償金 5、財產已經拍賣或者變賣的,給付拍賣或者變賣所得的價款;變賣的價款明顯低于財產價值的,應當支付相應的賠償金 6、吊銷許可證和執(zhí)照、責令停產停業(yè)的,賠償停產停業(yè)期間必要的經常性費用開支 7、返還執(zhí)行的罰款或者罰金、追繳或者沒收的金錢,解除凍結的存款或者匯款的,應當支付銀行同期存款利息 8、對財產權造成其他損害的,按照直接損失給予賠償。 綜上所述,有的公安機關辦刑事案件過程中,可能存在刑訊逼供等違法行為,這會導致當事人受到不法侵害,嚴重者構成 傷殘 。當事人可以提出國家賠償, 傷殘賠償 金是按照司法鑒定的傷殘等級標準確定數額,最高可以賠付職工年平均工資的二十倍。
殘疾賠償金計算方法由于交通事故和意外傷害殘疾人什么樣要求國家賠償 ,生命可能會喪失。此時,將要求責任人根據傷殘程度支付相應殘疾人什么樣要求國家賠償 的傷殘賠償金。傷殘賠償金的計算一直以來都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那么,傷殘賠償的公式是什么呢殘疾人什么樣要求國家賠償 ?我們來看看。一、相關法律法規(guī)疾病賠償的性質是指因殘疾造
殘疾賠償金計算方法
一、相關法律法規(guī)
疾病賠償的性質是指因殘疾造成收入或生活來源損失而造成的財產損失的賠償。
根據《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二十五條規(guī)定:“傷殘賠償金自自行傷殘之日起計算20年,根據受害人的傷殘程度或者傷殘等級,按照上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標準計算。但是,對于60歲以上的人,年齡每增加一年將減少1歲;75歲以上的按5歲計算。受害人因傷致殘,但實際收入沒有減少的,或者傷殘程度較輕,但職業(yè)妨害嚴重影響其就業(yè)的,傷殘賠償金可以相應調整。”
《解釋》第三十條規(guī)定:“賠償請求人證明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高于被訴地標準的,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有關標準計算殘疾賠償金或者死亡賠償金。”
該法第三十二條規(guī)定:“賠償權利人超過固定護理期、輔助器具費支付期或者殘疾賠償金支付期,向人民法院提起繼續(xù)支付護理費、輔助器具費或者殘疾賠償金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權利人確需繼續(xù)護理、準備輔助器具,或者無勞動能力和生活來源的,人民法院應當責令義務人繼續(xù)支付相關費用五年至十年?!?/p>
以上是司法解釋關于傷殘賠償的具體規(guī)定。
二.殘疾賠償的計算
(1)賠償標準。即人民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農村人均純收入。但是,被害人有證據證明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高于上訴法院所在地標準的,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有關標準計算殘疾賠償金或者死亡賠償金。
(2)賠償期限。自殘疾自決之日起20年。但是,對于60歲以上的人,年齡每增加一年將減少1歲;75歲以上的按5歲計算。
(3)繼續(xù)賠償。采用一次性傷殘賠償金后,受害人生存超過賠償金固定支付期限,賠償權利人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再次支付傷殘賠償金的,法院應予受理。賠償權利人確無勞動能力、無收入來源的,人民法院可以責令賠償義務人繼續(xù)支付參加賠償5年至10年。
(4)傷殘賠償的具體公式如下:
①傷殘賠償金(60歲以下人群)=傷殘等級(一級100,二級10%等。)x上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x 20年;
②傷殘賠償金(60歲以上人群)=傷殘等級(一級100,二級10%等。)X上一年度上訴法院所在地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x(20年將增加年齡);
③傷殘賠償金(75歲以上人群)=傷殘等級(一級100,二級10%等。)X上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x5年。
一般來說,傷者的傷殘賠償與傷殘程度和傷者的年齡有關。同時,農村居民的補償標準不同于城市居民。你可以適當參考一下邊肖編的內容,大致算一下你能拿到多少傷殘賠償金。
殘疾人c5駕照報考條件
隨著4月1日公安部第139號令的發(fā)布,其中關于駕駛員申請駕駛證的新規(guī)放寬殘疾人什么樣要求國家賠償 了殘疾人申請駕駛證的條件,參加駕駛證考試的殘疾人越來越多,申請駕駛證的殘疾人也越來越多。目前,江西省南昌市只有兩所駕校有資格進行C5殘疾人駕駛證培訓,分別是藍天駕校和白云駕校。在這里,查加學車網將為大家講解C5駕照的申請流程。
新駕考規(guī)定:c5殘疾人駕駛證申請條件
1.年齡要求:18-70歲
2.在對數視力表上雙眼裸眼或矯正視力達到4.9以上;
3辨色力:無紅綠色盲;
4.聽音:兩只耳朵分別距離音叉50厘米,可以分辨聲源的方向。有聽力障礙但佩戴助聽器設備能夠滿足上述條件的,可以申請小型汽車、小型自動變速器車輛機動車駕駛證。
5.上肢:雙手拇指健全,每只手的其他手指必須有三指健全,四肢和手指的運動功能正常。但如果指尖殘缺或右手拇指缺失,可以申請小型汽車、小型自動擋貨車、低速載貨汽車、三輪汽車機動車駕駛證。
6.下肢:雙下肢健全,運動功能正常,不等長不大于5厘米。但如果左下肢缺失或喪失運動功能,可以申請C2準駕車型小型自動變速箱汽車機動車駕駛證。如果右下肢和雙下肢缺失或失去運動功能但可以自行乘坐的,可以申請領取小型C5殘疾人自動乘用車機動車駕駛證。
7.軀干和頸部:無運動功能障礙。
C5異地駕駛證申請
殘疾學生可以異地申請C5駕照,但要辦理居住證。
C5駕駛證不準操作
新駕駛考試規(guī)定:殘疾人駕駛考試流程
其次,申請機動車駕駛證需要提交哪些材料?根據《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guī)定》第十八條:首次申領機動車駕駛證,應當填寫申請表,并提交下列證明材料:
申請人的身份證明;
(二)縣級以上團級醫(yī)療機構出具的身體狀況證明。申請殘疾人小型自動載客汽車,應當提交省衛(wèi)生部門指定的專門醫(yī)療機構出具的身體狀況證明。
簡單來說,想申請駕照,需要提交身份證(或者暫住證,有些地方需要兩者復印件)和體檢表。另外,你去駕校報名時,有些駕校還會要求你帶一張一寸小白底彩色免冠照片(一般需要8張照片)。
最后,既然沒有明文規(guī)定,為什么會出現“殘疾人學車需要提供殘疾證”的問題?
原來大部分地區(qū)都有殘疾人學車的優(yōu)惠政策。如果殘疾人學開車,可以減免部分學費。此外,政策方(民政、財政部門或殘聯等。)還將補貼招收殘疾人的駕校。正因如此,在資格考試中能否享受優(yōu)惠政策就要有一個“門檻”,殘疾人證就起到了這樣的作用。
總而言之,要想得到優(yōu)惠政策,需要按照當地這方面的政策規(guī)定來做,需要有殘疾證。不過話說回來,即使沒有殘疾證,殘疾人最多也可能享受不到優(yōu)惠政策,這并不影響學車。
殘疾賠償金計算方法 @2019
殘疾人打官司有哪些優(yōu)惠政策切實保障殘疾人合法權益殘疾人什么樣要求國家賠償 ,方便殘疾人參加訴訟活動
1.基本要求
人民法院應當按照訴訟兩便原則和國家保障殘疾人的法律、政策,堅持問題導向,因案施策,積極回應殘疾人的司法需求,保障殘疾人平等、充分、方便地參與訴訟活動,不斷提升為殘疾人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殘疾人聯合會應當依法履責,積極為殘疾人參加訴訟活動提供支持和幫助。
2.加強溝通協作
辦理涉殘疾人案件,應加強同殘疾人聯合會等人民團體、政府有關部門以及殘疾人所在單位、社區(qū)、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等的溝通聯系,全面了解情況,充分溝通協調,推動解決殘疾當事人的實際困難,合力做好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工作。
3.方便殘疾人立案
對交通不便的涉殘疾人案件,可由人民法庭直接立案;積極采用網上立案、上門立案、電話立案等綠色通道快速立案。殘疾人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提交的起訴狀內容有欠缺或者錯誤的,應當一次性告知需要補正的內容,并予以指導。
4.加強訴訟引導
對殘疾當事人要加強訴訟程序的引導和釋明,保障其依法行使訴訟權利。對確有困難無法自行收集證據的殘疾當事人,依法放寬職權調查取證的條件。對殘疾當事人申請保全的,根據案件具體情況和殘疾當事人的實際,依法合理確定保全擔保的方式。
5.依法適用監(jiān)護制度
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殘疾人參加訴訟的,應由其監(jiān)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事先沒有確定監(jiān)護人的,可以由有監(jiān)護資格的人協商確定。協商不成的,按照最有利于被監(jiān)護人的原則,尊重被監(jiān)護人的真實意愿,在依法具有監(jiān)護資格的人中指定監(jiān)護人。沒有依法具有監(jiān)護資格的人的,可以依照民法總則第三十二條規(guī)定指定有關組織擔任訴訟代理人。
6.方便參與訴訟
7.加快審理流程
對涉殘疾當事人的案件,依法繁簡分流,提高訴訟效率。及早開庭、及時判決、盡快結案,縮短辦案周期。充分運用小額訴訟程序,發(fā)揮一審終審優(yōu)勢,盡快實現殘疾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對事實清楚、債權債務關系明確的金錢給付案件,依法引導殘疾當事人申請適用督促程序,以支付令方式快速結案。對追索贍養(yǎng)費、扶養(yǎng)費、撫育費、撫恤金、醫(yī)療費用、勞動報酬以及需要立即返還社會保險金、社會救助資金的,依法先予執(zhí)行。
8.加大執(zhí)行力度
殘疾當事人勝訴案件,當事人不自動履行的,要直接移送執(zhí)行,盡快進入執(zhí)行程序,加大執(zhí)行力度,依法從快執(zhí)結,及時實現殘疾人合法權益。
9.加強法律援助
自受理刑事案件之日起三日內,依法告知殘疾被告人有權委托辯護人;對于因經濟困難或者其殘疾人什么樣要求國家賠償 他原因沒有委托辯護人的,告知其向當地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或者向當地殘疾人聯合會申請法律救助。刑事案件的殘疾被害人、殘疾自訴人以及民事、行政案件的殘疾當事人,因經濟困難沒有委托訴訟代理人的,應當告知其可以向當地法律援助機構或者向當地殘疾人聯合會申請法律救助。接到殘疾當事人提出法律援助申請的,應當依法及時轉交法律援助機構。
10.加強司法救助
對經濟確有困難、符合相應條件的殘疾當事人,應當依法為其緩、減、免訴訟費用。對符合司法救助條件的殘疾人,應當告知其有權提出救助申請。對已經提供法律援助的殘疾當事人,應當進行司法救助。
11.及時指定辯護人
刑事被告人是未成年殘疾人,或者是盲、聾、啞、不能完全辨認或控制自己行為的成年殘疾人,或者是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殘疾人,沒有委托辯護人的,應當依法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提供辯護。
12.嚴厲懲處侵害殘疾人的犯罪
對侵害殘疾人權益的犯罪,特別是以暴力、威脅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強迫殘疾人勞動,以暴力、脅迫手段組織殘疾人乞討以及組織未成年殘疾人進行盜竊、詐騙、搶奪、敲詐勒索等違反治安管理活動的犯罪,依法嚴厲懲處,切實保護殘疾人的人身財產安全。
13.依法對殘疾被告人從寬量刑
刑事案件中的殘疾被告人,犯罪情節(jié)輕微依法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的,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14.辦理好殘疾人申請國家賠償案件
對于殘疾人申請國家賠償的案件,認真對待殘疾人提出的各項權利訴求,符合受理條件的,應當依法盡快受理。充分聽取殘疾人關于賠償方式、賠償項目和賠償數額意見,依法及時作出賠償決定。
15.健全涉殘疾人糾紛多元化解機制
對于涉殘疾人的民事案件,應當積極開展訴前調解、委托調解、多元調解,大力借助殘疾人聯合會、人民調解委員會、基層司法所等組織以及公安交通、勞動保障、醫(yī)療衛(wèi)生等有關部門力量,合力化解糾紛。
16.發(fā)揮好司法建議作用
在審判執(zhí)行工作中發(fā)現有關單位存在侵犯殘疾人合法權益的行為或者維護殘疾人權益工作不到位等情況的,應當及時向有關單位以及當地政府主管部門、殘疾人聯合會等通報情況,必要時發(fā)出司法建議,并跟蹤反饋督促落實。
17.依法妥善處理涉殘疾人涉訴信訪案件
對于殘疾信訪當事人,人民法院應當做到特別關照,及時接待,有訴必理。要認真審查信訪材料,聽取意見,及時記錄來訪信息。對能夠當場解答的問題,應即問即答;不能當場解答的,告知按規(guī)定期限等待處理。
18.完善訴訟無障礙設施及服務
大力推進法院接待場所、審判場所的無障礙設施建設,方便殘疾人參加訴訟。積極推進信息交流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根據案件情況,允許相關輔助、陪護人員陪同殘疾當事人出庭。
19.支持殘疾人聯合會依法履責
殘疾人聯合會應當積極幫助殘疾人獲得法律服務。殘疾人聯合會收到法律救助申請的,應當依法依規(guī)予以辦理。殘疾人聯合會可以應要求協助殘疾人向人民法院提出司法救助申請。
20.殘疾人聯合會應當主動擔負起為殘疾人提供法律救助服務的職責,積極配合和支持人民法院辦理涉殘疾人案件。殘疾人聯合會應當積極對殘疾當事人做好訴訟引導、答疑解惑、釋法說理等工作。
21.殘疾人聯合會和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主動可以支持民事權益受損害的殘疾人、殘疾人組織、殘疾人服務機構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可以依法參與巡回審判、網上開庭、就地調解、網上調解等訴訟活動,為殘疾當事人提供必要的協助和支持。
22.殘疾人聯合會應當積極配合人民法院聯系、聘請輔助人員為殘疾當事人提供手語、盲文等訴訟輔助服務,方便殘疾人參加訴訟活動。
檢察工作中依法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
1.人民檢察院辦理涉及殘疾人的案件,應當嚴格依照法律的規(guī)定,貫徹黨和國家關于殘疾人權益保護的各項政策,注重關愛、扶助殘疾人,方便其訴訟,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侵害殘疾人權益的行為,保障殘疾人平等、充分地參與訴訟活動和社會生活,促進殘疾人各項合法權益的享有和實現。
2.人民檢察院可以指定專人或者設立專門小組辦理涉及殘疾人的案件。辦案工作中,應當加強同殘疾人聯合會等人民團體、政府有關部門以及涉案殘疾人所在單位、社區(qū)、村民委員會的溝通聯系,主動了解情況,聽取意見,共同做好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工作。
3.對侵害殘疾人生命財產安全的刑事犯罪,特別是嚴重侵害殘疾人權益的重大案件、侵害殘疾人群體利益的案件,依法從嚴從快批捕、起訴,加大指控犯罪力度。
4.對強迫智力殘疾人勞動,拐賣殘疾婦女、兒童,以暴力、脅迫手段組織殘疾人乞討,故意傷害致人傷殘后組織乞討,組織、脅迫、教唆殘疾人進行犯罪活動等案件,依法從重打擊。
5.加大對侵害殘疾人權益的職務犯罪的查處和預防,依法嚴懲挪用、克扣、截留、侵占殘疾人教育、康復、就業(yè)、社會保障等資金和物資以及發(fā)生在涉及殘疾人事業(yè)的設備采購、工程建設中的職務犯罪行為。
6.人民檢察院在辦理案件過程中發(fā)現有關單位存在侵犯殘疾人合法權益行為的,應當依法及時向有關單位發(fā)出檢察建議,督促其糾正。侵犯殘疾人合法權益情節(jié)嚴重,尚不構成犯罪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建議相關部門對責任人員給予相應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7.對于殘疾人涉嫌職務犯罪案件,人民檢察院在對殘疾犯罪嫌疑人進行第一次訊問或者采取強制措施時,應當告知其有權委托辯護人,并告知其如果符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關于刑事訴訟法律援助工作的規(guī)定》第二條規(guī)定,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人民檢察院自收到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殘疾犯罪嫌疑人有權委托辯護人,并告知其如果符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關于刑事訴訟法律援助工作的規(guī)定》第二條規(guī)定,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對于殘疾被害人,應當告知其本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有權委托訴訟代理人,并告知其如果經濟困難,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對于盲、聾、啞犯罪嫌疑人,人民檢察院應當采取適宜方式進行權利告知,確保其準確理解相關規(guī)定。對于智力殘疾、患精神病犯罪嫌疑人以及未成年殘疾犯罪嫌疑人,應當向其法定代理人履行告知義務。
8.犯罪嫌疑人是未成年殘疾人,盲、聾、啞人,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或者是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殘疾人,沒有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及時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9.人民檢察院訊問殘疾犯罪嫌疑人時應當慎用械具。對于確有人身危險性,必須使用械具的,在現實危險消除后,應當立即停止使用。
10.人民檢察院審查逮捕殘疾犯罪嫌疑人,除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九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審查是否具備逮捕條件外,還應當根據犯罪嫌疑人涉嫌犯罪的性質、事實、情節(jié)、主觀惡性和犯罪嫌疑人身體狀況是否適宜羈押等因素綜合考量是否確有逮捕必要,必要時可以對殘疾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原因、生活環(huán)境等開展社會調查以作參考。對于不采取強制措施或者采取其他強制措施不妨礙訴訟順利進行的,應當作出不批準逮捕或者不予逮捕的決定。對于可捕可不捕的應當不捕。但是,對于反復故意實施犯罪,不羈押不足以防止發(fā)生社會危險性的,應當依法批準或決定逮捕。
11.殘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檢察院應當對羈押必要性定期開展審查,綜合考慮偵查取證的進展情況,案件事實、情節(jié)和證據的變化情況,殘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身體健康狀況等因素,對不需要或者不適宜繼續(xù)羈押的,應當依法變更強制措施或者建議有關機關變更強制措施。
12.對于殘疾人犯罪案件,符合《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guī)則(試行)》規(guī)定的條件,雙方當事人達成和解協議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依法從寬處理。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不起訴條件的,應當決定不起訴;依法必須提起公訴的,應當向人民法院提出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的量刑建議。
13.對于殘疾被告人認罪并積極賠償損失、被害人諒解的案件,未成年殘疾人犯罪案件以及殘疾人實施的具有法定從輕、減輕處罰情節(jié)的案件,人民法院量刑偏輕的,人民檢察院一般不提出抗訴。
14.人民檢察院發(fā)現看守所、監(jiān)獄等監(jiān)管機關在羈押管理和教育改造殘疾在押人員等活動中有違法行為的,應當依法提出糾正意見;發(fā)現看守所、監(jiān)獄等監(jiān)管場所沒有對殘疾在押人員在生活、醫(yī)療上給予相應照顧,沒有采取適當保護措施的,應當通過檢察建議等方式督促監(jiān)管機關改正。
對殘疾罪犯開展減刑、假釋、暫予監(jiān)外執(zhí)行檢察工作,可以依法適當從寬掌握,但是,反復故意實施犯罪的殘疾罪犯除外。
15.人民檢察院在開展社區(qū)矯正法律監(jiān)督活動中,發(fā)現社區(qū)矯正機構工作人員對殘疾社區(qū)矯正人員有毆打、體罰、虐待、侮辱人格、強迫其參加超時間或者超體力社區(qū)服務等行為的,應當依法提出糾正意見。情節(jié)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6.人民檢察院發(fā)現強制醫(yī)療機構工作人員毆打、體罰、虐待或者變相體罰、虐待被強制醫(yī)療的精神病人,違反規(guī)定對被強制醫(yī)療的精神病人使用械具、約束措施等行為的,應當依法提出糾正意見。情節(jié)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7.對于殘疾人控告、舉報、申訴案件應當依法快速辦理,縮短辦案周期。對于不屬于本院管轄的案件,應當先行接收,然后及時轉送有管轄權的機關,并告知提出控告、舉報、申訴的殘疾人。
18.復查涉及殘疾人的刑事申訴案件,應當認真聽取殘疾申訴人或者其代理人的意見,核實相關問題,并可以聽取原案承辦部門、原復查部門或者原承辦人員意見,全面了解原案辦理情況,認真審核、查證與案件有關的證據和線索,查清案件事實,依法作出處理。
19.對于已經發(fā)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政裁判書、調解書,殘疾當事人依法向人民檢察院申請?zhí)岢鰴z察建議、抗訴,或者認為人民法院的執(zhí)行活動違反法律規(guī)定、審判人員存在違法行為而向人民檢察院申請監(jiān)督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及時受理和審查,對確有違法情形的,依法提出檢察建議或者抗訴,切實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
20.對于殘疾人申請國家賠償的案件,符合受理條件的,應當依法快速辦理,充分聽取殘疾人或者其代理人的意見。對于依法應當賠償的案件,應當及時作出和執(zhí)行賠償決定。
21.對于殘疾人涉法涉訴信訪案件,人民檢察院應當按照中央政法委《關于建立律師參與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訴信訪案件制度的意見(試行)》的要求,為殘疾人尋求律師幫助提供便利,對律師閱卷、咨詢了解案情等合理要求提供支持,對律師提出的處理意見認真研究,及時反饋意見。對確有錯誤或者瑕疵的案件,及時導入法律程序予以解決。
22.人民檢察院在辦理案件、處理涉法涉訴信訪問題過程中,應當主動了解殘疾當事人的家庭生活狀況,對符合國家司法救助條件的殘疾人,應當告知其有權提出救助申請。對殘疾人提出的救助申請,應當快速受理審查;對符合救助條件而沒有提出申請的,應當依職權啟動救助程序。符合救助條件的,應當及時提出給予救助以及具體救助金額的意見,履行有關審批手續(xù)后及時予以發(fā)放。
23.各級人民檢察院新建接待場所應當符合無障礙設施的相關要求,現有接待場所不符合無障礙要求的要逐步加以改造,以方便殘疾人出入。
殘疾人應該有哪些法律保護?殘疾當事人作為特殊群體,殘疾人什么樣要求國家賠償 我國法律對其有特別保護,主要有以下十個方面:
一、在刑事訴訟中,凡被告人是盲、聾、啞而沒有委托辯護人殘疾人什么樣要求國家賠償 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二、又聾又啞的人或盲人犯罪,依照《刑法》可以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
三、智力、生理有缺陷的當事人,可以向法律服務機構申請法律援助,請求減免法律服務費用。
四、當事人為沒有固定生活收入的殘疾人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援助,請求對訴訟費用實行緩交、減交或免交。
五、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殘疾人,因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或與人發(fā)生爭議進行訴訟時,由其監(jiān)護人作為訴訟代理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殘疾人,只能進行與殘疾人什么樣要求國家賠償 他的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
六、殘疾人的監(jiān)護人在履行監(jiān)護職責時,除為被監(jiān)護人的利益外,不能處理被監(jiān)護人的財產。
七、凡收養(yǎng)殘疾兒童的,國家放寬收養(yǎng)條件,可以不受收養(yǎng)人無子女和只能收養(yǎng)一名子女的限制。
八、因人身損害致使受害人身體殘疾的,受害人有權向致害人要求賠償殘疾用具費。
九、離婚時,生活困難的殘疾人,有權要求對方給予適當的經濟幫助。
十、遺囑人處分自己的財產時,應當為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殘疾繼承人保留必要的遺產份額。否則,該遺囑部分無效。
國家對殘疾人的保護是什么法律分析殘疾人什么樣要求國家賠償 :殘疾當事人作為特殊群體,我國法律對其有特別保護,主要有以下十個方面:
一、在刑事訴訟中,凡被告人是盲、聾、啞而沒有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二、又聾又啞的人或盲人犯罪,依照《刑法》可以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
三、智力、生理有缺陷的當事人,可以向法律服務機構申請法律援助,請求減免法律服務費用。
四、當事人為沒有固定生活收入的殘疾人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援助,請求對訴訟費用實行緩交、減交或免交。
五、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殘疾人,因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或與人發(fā)生爭議進行訴訟時,由其監(jiān)護人作為訴訟代理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殘疾人,只能進行與殘疾人什么樣要求國家賠償 他的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
六、殘疾人的監(jiān)護人在履行監(jiān)護職責時,除為被監(jiān)護人的利益外,不能處理被監(jiān)護人的財產。
七、凡收養(yǎng)殘疾兒童的,國家放寬收養(yǎng)條件,可以不受收養(yǎng)人無子女和只能收養(yǎng)一名子女的限制。
八、因人身損害致使受害人身體殘疾的,受害人有權向致害人要求賠償殘疾用具費。
九、離婚時,生活困難的殘疾人,有權要求對方給予適當的經濟幫助。
十、遺囑人處分自己的財產時,應當為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殘疾繼承人保留必要的遺產份額。否則,該遺囑部分無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
第三條 殘疾人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權利。
殘疾人的公民權利和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
禁止基于殘疾的歧視。禁止侮辱、侵害殘疾人。禁止通過大眾傳播媒介或者其他方式貶低損害殘疾人人格。
第四條 國家采取輔助方法和扶持措施殘疾人什么樣要求國家賠償 ,對殘疾人給予特別扶助,減輕或者消除殘疾影響和外界障礙,保障殘疾人權利的實現。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殘疾人事業(yè)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加強領導,綜合協調,并將殘疾人事業(yè)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建立穩(wěn)定的經費保障機制。